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播洒在黄河之上,依河而兴的吴忠已然苏醒。早起的人们涌向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沿健康步道慢跑,于树荫下健身;城区各休闲广场,太极拳、广场舞,晨练的身影活力四射;斑马线上的“礼让”展示修养,“红马甲”志愿者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文明用餐、“光盘行动”成为用餐礼仪……
今年以来,我市以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为抓手,以“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设为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不断优化人文环境,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将文明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市民成为了城市文明的“代言人”。
7月3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马明手抓店用餐的市民马海霞在服务员的帮助下将剩菜打包,“粮食浪费是非常不可取的,现在大家生活好了,更应该珍惜资源、忆苦思甜。我们和朋友聚餐的时候,大家都会适量点餐,打包剩菜,不会觉得不好意思。”马海霞对这样的用餐小细节习以为常。
餐厅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公勺公筷”“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公益广告。就餐时,服务人员还会提醒顾客,合理消费、理性点餐,不剩饭菜、剩后打包,减少厨余垃圾,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服务员巩孝林告诉记者:“经过这样的宣传引导,主动打包的人越来越多了,剩菜剩饭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倡导吃少吃好。”
“光盘行动”重在行动,贵在持之以恒。近年来,吴忠市以提高餐饮文明服务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为主线,以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食品浪费为抓手,一手强化节粮减损科技创新,推进加工环节减损,提升餐饮行业服务品质;一手强化节粮爱粮宣传引导,大力普及文明用餐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光盘行动”,打造鼓励文明用餐勤俭节约的软环境、让每位市民成为健康文明饮食理念和生活方式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形成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也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用餐氛围。
为了让文明交通在我市成为新风景、新风尚,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我市按照“一路一策、一点一策”,先后对市区多个路口采取设置红绿灯、科学调整路口车道设置。“出重拳”开展专项行动,对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机动车不系安全带,以及车辆违停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亮软招”强化文明交通主题宣传,先后发送手机警示短信 40余万条,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60余场次,并依托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等平台,开设“曝光台”专栏,全方位、多维度曝光驾驶人不礼让斑马线、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
另外,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直机关工委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积极发力,成立市级校园安全督查组和县区级巡查组,围绕师生交通出行、车辆安全等6个方面开展“拉网式”检查;组织出租车、公交车等营运行业开展“文明礼让我先行”活动和“最美司机”推选宣传等活动;设置党员流动“志愿服务先锋岗”,带头在包抓路段开展摆放不按规定停放非机动车、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工作,让文明交通在吴忠大地蔚然成风,浸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志愿者和交警在重要路口执勤,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少了,主动礼让行人的多了,实实在在地有安全感。”斑马线的绿灯亮起,市民李旭有序通过。
像这样的主题便民志愿服务,利宁社区每月不定期就会举办一次。由退休老党员、物业代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共建单位代表组成的“红小二”团队,认真仔细地为每位到场居民热心服务,他们中最大的75岁高龄,最小的不过二十出头。
”通过党员志愿者、“红小二”志愿服务等,拉近了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让居民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不断涌现的文明小事和凡人善举,于无声处传递阵阵暖意。这些悄无声息的变化,展示出的是吴忠文明成果,也是深化文明创建的执着追求。
我市还紧紧围绕群众科普需求,大力推进“科普+”,以组织领导、品牌活动、阵地建设、志愿服务为主阵地,采取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为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增添科普力量。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关注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创新丰富形式,不断凝聚全员普法工作合力,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带动全民学法用法,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如今,遍布城乡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感人至深的好人模范……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吴忠热土,以高尚的精神教育人、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以丰润的道德滋养人,让城市的道路更加宽阔、环境更加优美、景色更加宜人,也让市民生活得更加顺心、称心、开心。
见习记者|马雅琴 王亚兵
责任编辑|王艳蕊
校对|邵玉璐
终审|毛海涛